女大学生漂亮却多疑苦了男生
- 2009/12/4 来源:39健康网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对于自己的多疑心理,女孩早有觉察,也早就想改变,但为何改变的愿望总不能实现,又为何越想改变,多疑心理就越变得严重,原因究意在哪里?
她的恋情总是无疾而终
女孩的母亲说:也许是天生丽质,她的宝贝女儿走到哪里,总会有不少男生围着她转。上高二时,女孩班上的一位男生整天给女孩写情书,女孩也表示愿意跟他交往。可一旦交往,女孩又老是怀疑人家不真心,常为无聊小事与对方大吵大闹,弄得最后不欢而散,连话也不说。
上大学后,又有一位男生追求她,她对这位男生也很钟情,但就是不乐意男友与其它女生说话。男友是学生会干部,一次找某位女生商量学生会工作,多说了几句,恰好被女孩碰见,她就冲男友大发脾气,两人争吵后,女孩回到宿舍,一气之下,竟服了一整瓶安眠药试图自杀,幸亏发现早、抢救及时,才没出大事。事情发生后,男友虽一时对她百般呵护,但在上学期结束时,终于正式向她提出分手。
等到我听完女孩母亲的讲叙,女孩早已是泪流满面,她痛苦地冲我说:“老师,我也知道我的那些做法不近情理,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好矛盾、好害怕!”$SplitPage$
多疑,受母亲影响
交流中,女孩谈起了她的家庭:“我不喜欢我的家庭,虽然父母总是千方百计满足我,可我在家中一点也感觉不到温暖。妈妈很能干,但也专断;爸爸比较无能却又总不服气。自打我记事起,他(她)们就常为一些小事吵个没完,还总怀疑对方有外遇,一想到他(她)们吵架的凶样,我就烦。”
听了女孩的讲叙,使我更深地理解了心理学家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与从小所处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言行,这样就使他们的性格难免带有父母的某些特征。这位女孩也不止一次地对我说,她的性格很像母亲,母亲就是疑心过重等等。
在恋爱的问题上,女孩要求自己绝不能失败,要求恋人不能与自己意见相左。“我这样做就是要避免父母不和的悲剧在我未来的家庭生活中重演。”女孩说得十分坦率。然而,这样做太过绝对,只能引起恋人的反感。恋人的反感反过来又加重了她的猜疑,其结果可想而知,那就是她并不愿意见到的分手。
太偏执加重了多疑心理
对于自己的多疑心理,女孩早有觉察,也早就想改变,但为何改变的愿望总不能实现,又为何越想改变,多疑心理就越变得严重,原因究意在哪里?
通过对女孩的进一步了解,我发现原因出在女孩的绝对化观念上。原来女孩看问题往往不问条件偏执一端,非此即彼、非好即坏、非黑即白。如果做某事,结果就只能是和她所想要的一样,绝不允许有任何其它的可能存在。
在改变自己多疑心理时,女孩的做法同样表现得十分绝对。她告诉我,每当因猜疑引起男友的不快后,她也常暗自发誓一定要改掉自己多疑的毛病。发誓之后,她时刻都在告诫自己:不许猜疑!生怕有猜疑的念头出现。一旦出现,她就要自责一番。很显然她这种做法是全凭意志力一味压抑,势必造成心理的高度紧张,不仅不能改变反倒加剧了多疑心理。 $SplitPage$
“形象疗法”,对付多疑心理
改变多疑心理一味地压制肯定不是好办法,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先改变一下对多疑心理固有的排斥态度,变绝对排斥为完全接纳。
怎么接受?当你的猜疑念头或冲动出现时,不必那么紧张,学会放松自己,静静地、幽默地注视着它,你还可以不断地对自己说:“猜疑是一位多么滑稽的小丑,它表演得真好,我准要被它逗得哈哈大笑。”“可以把你说的这些叫做‘形象疗法’吗?”女孩笑问道。
“当然可以。”恰巧女孩正把玩着摆在我桌上的一尊弥勒佛小塑像,我的灵感一下来了,于是我和女孩之间有了下面这段对话。
咨询师:“你知道有副对联是怎样说弥勒佛的?”
女孩(不假思索):“知道。‘肚大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咨询师:“笑口常开,意味着什么,是不是意味着无所畏惧?”
女孩(略考虑):“是无所畏惧,无畏笑口才常开。”
咨询师:“如果有人像弥勒佛那样,笑天下可笑之人,这可笑之中是不是也包括笑者本人?”
女孩(迟疑了一会):“当然,包括他(她)本人在内,笑人者自己同样有可笑之处。”
咨询师:“弥勒佛的笑是讥笑、嘲笑吗?”
女孩:“不是!是善意的。”
咨询师:“是信任、理解、宽容的笑,对吗?”
女孩(激动地):“对,是信任、理解、宽容!”
女孩(大声地):“老师,我懂了,我不会再犯傻,请你相信,我会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的!”
暑假就快要结束了,女孩即将返回她就读的外地大学。行前,她特来向我道别。她不停地笑着,绘声绘色地给我讲她创造性地运用“形象疗法”的种种感受,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在今后的日子里,女孩是否会将“形象疗法”继续运用下去,直到不再多疑,对此我不敢肯定。但我想,如果能够继续下去,那一定是有一股力量支撑着她。这力量不是别的,它就是信任、理解和宽容。
本文来源: http://love.ew86.com/a/20091204/63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