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吃饭比性爱更为重要
- 2012/10/9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温饱是民生问题,性需求也是民生问题。我们不应当反性禁欲,就像我们不应当反对吃饭压制食欲一样。用法律手段制裁性欲就像用法律手段制裁人的食欲一样荒诞。
温饱是民生问题,性需求也是民生问题。我们不应当反性禁欲,就像我们不应当反对吃饭压制食欲一样。用法律手段制裁性欲就像用法律手段制裁人的食欲一样荒诞。
为什么要说“也”字?
在当代中国,说到“性文化”,绕不开一个女士的名字,那就是李银河博士;作为一个女士,来搞性文化研究,终究是要受到社会的许多误解和围攻的,这在其丈夫王小波的笔下就有记载:当男女同学都无意于搞清楚什么是“太监”的时候,李银河站出来,说:我知道;这样的经历,想必四十岁以上的人都有过;但笔者相信,没有几个人会有这样的胆量说这样三个字:我知道;李银河说了,后面的情况可以猜想到,是万分尴尬的。这,如果不是比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小孩更大的勇气,也是同样的值得嘉奖的勇气。
笔者没有见过李银河博士,但我想,也许,这就是李银河:一个忍不住要说“我知道”的人;也是一个不甘心只做着名作家王小波遗孀的人;所以,她才会成为第一个主张老百姓“性权力”的学者,也是第一个提出“换妻”有理、“多P”无害的学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或许还会成为更多的“第一”拥有者。
笔者无比赞同李银河博士的观点,并赞同网民“该观点是对民生概念很好的补充”的评论,她说:“性也是民生问题。它与食一样,是人的基本需求。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天下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等等。但是老祖宗总是把食与性并列为人的两大基本需求: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有人不同意性是人的基本需求,理由是:人不吃饭会死,没有性不会死。但是,这是站不住脚的。人不吃饭会出生理问题,人没有性会出心理问题——整个心理治疗都建立在这个基本判断之上。在马斯洛五大需求层次的理论(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中,食物与色应当是属于第一层次的需求,即属于生存需求范畴。
“温饱是民生问题,性需求也是民生问题。我们不应当反性禁欲,就像我们不应当反对吃饭压制食欲一样。用法律手段制裁性欲就像用法律手段制裁人的食欲一样荒诞。”
民生概念始自《礼记》,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已经让读者难以忘怀;而 “民生”一词在古代人眼里并不陌生,他们早就开始关注民生,并把民生与国家大事相提并论。《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百姓要生存就得勤劳,那样才能物质财富不匮乏。“民”即百姓”,生“即生存、生活,“民生”就是百姓的生活。可见,当时统治者就开始关注百姓生活。
但是,一个十分无厘头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说“也”字?且不说孟子说:“食色性也”,其“性”的范畴本身就包括了“食”的概念和现在我们称之为“性”的概念,食和色作为人的基本天性需求是毫无疑义:“性”的作用不仅不附丽于“食”的作用,也不比“食”的重要性小,就算饥荒年代为了食物而让渡“性权力”的时候也如是;故而,“性满足”,并非“也”是民生问题,而是:“性满足”就是民生问题。
一个“也”字,表明了一种李银河博士在“性”健康传播方面的某种妥协。
为什么先锋如李银河博士,也会有这样的妥协?很简单,当一个学者不能只提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当“民权”(性的各种权力)、“民主”(性的各种主张)问题提出来却并无好的答案、甚至反对之声甚嚣尘上、只能算做是对现实的一种滞后解释与总结的情况下,李博士也只好静悄悄地转向到“民生”的方向来,并且,由于对“李银河+孟子+马斯洛”这一组合在性学上的权威性并非特别自信,这才有了这么一个“也”字。
不管怎么说,“新民生主义”的诞生,倒是值得庆祝的。
推荐阅读:
本文来源: http://love.ew86.com/a/20121009/828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