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可能受基因变异影响
- 2014/6/9 来源:医网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同性恋向来是大家讨论的热点,其发生的原因也有待深究。近来有报道称在染色体上发现了“同性恋基因”,引起了新一轮的激烈讨论。
英媒称,90年代,同性恋男子有“同性恋基因”的说法轰动一时。但是,接下来20年开展的新研究支持了这种说法,而且还增加了另一种候选基因。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6月4日报道称,对进化遗传学家来说,遗传构成影响交配偏好的观点并不新鲜。人们在动物界里一向都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大概有很多基因影响人类的性取向。
报道称,人们也许不该把它们看成“同性恋基因”,而应看成“爱男基因”。这种基因可能很普遍,因为它们在女性身上会使她更早、更频繁地交配,而且生育更多孩子。同样,女同身上如果没有“爱女基因”也会很奇怪,这种基因如果在男性身上会让他更早交配,生育更多孩子。
人们可以跟踪表现出差异的家族成员,以发现导致人与人不同的基因变异。
报道称,遗传模式显示,基因变异(称作“等位基因”)影响人与人之间一些常见的区别,比如头发的颜色或镰状细胞贫血症等疾病。身高这类特点则受很多基因影响,环境也起到一定作用。
据报道,1993年,美国遗传学家迪安·哈默发现,一些家族在母亲一方出现数名同性恋男子,暗示这源于X染色体的一种基因。他显示,几对公开的同性恋兄弟在X染色体顶端有一小块区域是相同的,从而提出那里包含一种使男性天生就倾向于爱同性的基因。
报道称,哈默的结论极具争议。有些人不愿意接受同性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基因,而认为这是“生活方式的选择”。
对此,同性恋男子意见不一。这证明人们常常重复的“生来如此”的说法,但也带来一种可怕的可能性:同性恋可以检测,并因此受到歧视。
据报道,今年,一项对同性恋兄弟开展的大规模研究证实哈默的研究结果,同时在第8号染色体发现另一个“同性恋基因”。这引起新一轮的激烈评论。
知道从苍蝇到哺乳动物身上都有同性恋基因为什么引起这么大喧嚣?报道称,同性恋在动物界十分常见。比如,一些基因变体影响老鼠和果蝇的性取向,使雄性追求雄性而非雌性。
哈默在X染色体上发现最初的“同性恋基因”,这很有趣,因为X染色体含有极多影响繁殖的基因。但是,哈默认为,基因组中各处可能都有影响人类交配选择的基因。
如果有无数“爱男”和“爱女”等位基因在人群中一决胜负,每个人就都会继承各种基因变体的混合。与环境影响结合后,这将很难在个体基因中查明。
报道称,这与身高有点相似。受成千上万种基因变体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身高“连续分布”,两个极端分别是特别高和特别矮的人。
同样道理,人类交配偏好的“连续分布”也会使男女两性出现“极爱男性”和“极爱女性”的情况。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只是这种分布的两个极端。
本文来源: http://love.ew86.com/a/20140609/994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