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能催情?帮你澄清9个性误区
- 2014/12/16 来源: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在性方面,很多错误观念根深蒂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性福”。近日,美国性学专家雷切尔·C·韦里曼博士和亚伦·E·卡罗尔博士出版新书,对9个最常见的性误区进行了澄清。
误区一:女性对阴茎大小很在意。男人总是担心“那里”的尺寸,女人其实并没那么在意。韦里曼博士表示,在一项针对5万名异性恋男女进行的调查中,85%的女性表示对性伴侣的阴茎大小感到满意,而只有55%的男性对自己的阴茎尺寸感到满意。对女性来说,除去实质性爱,亲吻、爱抚、拥抱都能大大提升她们的性感受。
误区二:性爱有助减肥。性爱确实会消耗热量,但是做爱35分钟只能消耗85——150千卡的热量。理论上,消耗3500千卡热量才能减重450克,因此,必须做35次爱才能减掉450克体重。现实情况是,没有人有这么好的持久力。
误区三:只有男人会梦遗。男人有性梦时,常常会出现梦遗。一般认为女性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美国一项调查发现,在受访的245名女性中,有做性梦后湿了下身经历的占37%,其中在过去一年有此经历的达30%。专家们认为,女性在睡梦中同样可以达到高潮。
误区四:巧克力能催情。韦里曼博士说:“没有证据表明巧克力和牡蛎能明显调动情欲。”不过,她表示,人的性心理十分神奇微妙,如果一种食物能令人联想到身体特定部位,如香蕉、樱桃等,那么也能起到调动性欲的作用。
误区五:刺激阴蒂才能使女性高潮。从刺激乳房、乳头,到刺激阴道、阴蒂,女性达到性高潮的方式多种多样。韦里曼和卡罗尔表示,通过刺激除生殖器以外的其他身体部位所达到的高潮被称为“区域性高潮”。
误区六:每个女人都有G点。事实上,研究人员并不完全确定G点是否存在。韦里曼表示:“尚未发现确凿的科学证据证实或证伪G点的存在。”韦里曼表示,如果一名女性身上不存在G点,那就不要一门心思地去找寻G点所在。“只需以令你享受的方式体验性爱即可。”
误区七:性爱中用口是安全的。性爱中用口亲吻不同的部位,也能传播各种致病病菌。疱疹、淋病、衣原体病毒,以及人乳头状瘤病毒和艾滋病病毒都会通过口传播。因此,如果对性伴侣的健康状况心里没底的话,就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
误区八:精液有营养。韦里曼和卡罗尔的新书中写到,有些人认为精液肮脏,有些人则认为其营养丰富。其实两种说法都不正确。多数情况下,精液是无菌的,除非射精者患有性病。当然,它也不是什么营养保健品。
误区九:性爱很容易诱发心脏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听过性爱过程中心脏病发作的恐怖故事。但一项大规模研究发现,如果一个男人没有糖尿病、不吸烟,这种事的发生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一。
本文来源: http://love.ew86.com/a/20141216/1005825.html
误区二:性爱有助减肥。性爱确实会消耗热量,但是做爱35分钟只能消耗85——150千卡的热量。理论上,消耗3500千卡热量才能减重450克,因此,必须做35次爱才能减掉450克体重。现实情况是,没有人有这么好的持久力。
误区三:只有男人会梦遗。男人有性梦时,常常会出现梦遗。一般认为女性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美国一项调查发现,在受访的245名女性中,有做性梦后湿了下身经历的占37%,其中在过去一年有此经历的达30%。专家们认为,女性在睡梦中同样可以达到高潮。
误区四:巧克力能催情。韦里曼博士说:“没有证据表明巧克力和牡蛎能明显调动情欲。”不过,她表示,人的性心理十分神奇微妙,如果一种食物能令人联想到身体特定部位,如香蕉、樱桃等,那么也能起到调动性欲的作用。
误区五:刺激阴蒂才能使女性高潮。从刺激乳房、乳头,到刺激阴道、阴蒂,女性达到性高潮的方式多种多样。韦里曼和卡罗尔表示,通过刺激除生殖器以外的其他身体部位所达到的高潮被称为“区域性高潮”。
误区六:每个女人都有G点。事实上,研究人员并不完全确定G点是否存在。韦里曼表示:“尚未发现确凿的科学证据证实或证伪G点的存在。”韦里曼表示,如果一名女性身上不存在G点,那就不要一门心思地去找寻G点所在。“只需以令你享受的方式体验性爱即可。”
误区七:性爱中用口是安全的。性爱中用口亲吻不同的部位,也能传播各种致病病菌。疱疹、淋病、衣原体病毒,以及人乳头状瘤病毒和艾滋病病毒都会通过口传播。因此,如果对性伴侣的健康状况心里没底的话,就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
误区八:精液有营养。韦里曼和卡罗尔的新书中写到,有些人认为精液肮脏,有些人则认为其营养丰富。其实两种说法都不正确。多数情况下,精液是无菌的,除非射精者患有性病。当然,它也不是什么营养保健品。
误区九:性爱很容易诱发心脏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听过性爱过程中心脏病发作的恐怖故事。但一项大规模研究发现,如果一个男人没有糖尿病、不吸烟,这种事的发生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一。
本文来源: http://love.ew86.com/a/20141216/1005825.html
情感
保健
养生
心理
保健
疾病
教育
保健
心理
保健
婴儿
幼儿
保健
生活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