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启蒙应该从几岁开始
- 2016/6/28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当发现宝宝做“结婚”或其他“性游戏”时,不要粗鲁责骂或惩罚,使孩子觉得“性”是脏的,自己做了很坏的事,对今后的性心理产生消极影响。
研究发现,两三岁的宝宝已对两性问题开始诧异和苦恼了,学龄前的孩子更是热衷玩“结婚”或“医生检查身体”等性游戏,这其实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应,年轻的爸爸妈妈此时要具备基本的婴幼儿性知识,给宝宝讨论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差异;当孩子模仿电视或者电影里的成年人,要告诉他大人和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含义,当然,大人也要注意平时的亲近方式是否适合孩子。
当发现宝宝做“结婚”或其他“性游戏”时,不要粗鲁责骂或惩罚,使孩子觉得“性”是脏的,自己做了很坏的事,对今后的性心理产生消极影响。
0~1岁:认识自己身体。从8个月开始,父母就要引导宝贝认识自己的身体。比如根据宝贝的理解力很自然地向他解释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功能,并以关爱、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宝贝的身体,让他正确地了解并对待自己的身体。
1~2岁:了解男女的区别。
1岁半:以后宝宝就能注意到男女身体的差别,可让同龄的男孩女孩一块洗澡,让他们识别彼此的生理差异;随着语言的发展,宝宝会开始询问与性别有关的词汇,此时不要用其他名称来取代或回避孩子,应该科学正确地告诉宝宝相应部位的名称,让孩子感觉到与身体其他部分一样自然,满足他的好奇心。
2~5岁:正确对待私处。当孩子进入性蕾期,可能会当众碰触自己的生殖器或玩“性游戏”,此时不宜呵斥或以“羞羞”等词来制止孩子。这会让孩子对身体产生不好的评价。大人越自然地对待孩子的这些举动,孩子就越能自然地接纳自己的身体,接受自我。告诉他,哪些是属于他秘密的、不能暴露的地方,要如何保护,还应给孩子穿宽松的衣裤以减少刺激,并增加有趣的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
关于性启蒙误导的3案例解析
案例1
假戏真做小宏的妈妈认为文静、俊俏、略带几分羞怯的女孩更招人喜欢,用各种手段装饰孩子,才能显示出母亲的才能和审美情趣。于是,她的儿子小宏,从小就与脂粉、裙子、辫子结了不解之缘。小宏一直很听话,还经常得到“漂亮”、“文静” 的赞美之词,母亲也欣然得意。没想到,小宏长大后却迟迟不进入恋爱状态,在父母的催促和介绍下,他虽与许多女孩接触,却均以失败告终。他仅钟情于同单位里的一个男性,对方打他骂他,他还给人家买烟买酒。这下,做妈妈的急了,可小宏却陷在同性恋的倾向里难以自拔。同性恋的形成固然原因复杂,但父母在孩子性别认同方面营造的认识障碍,不能不说是个原因。大人导演的是“假”戏,孩子却是“真”做。久而久之,孩子从外表到内心世界都融进异性角色。
解析:
胎儿3个月就已经出现了性别差异,到婴儿出生时一眼就可辨出男女,这是生物学上的差别;到3--4岁时,大部分儿童已能正确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性别,这种“心理”确认自己是男还是女,称之为“性自认”或“性识别”。这个时期如果处理或引导不当,便会导致“性识别障碍”——自身发育明明是个正常的男性或女性,却强烈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异性,并接受异性的气质、动作、习惯及服饰,有的人甚至发展成性心理障碍。因此,从婴儿呱呱坠地开始,父母就负有培养孩子“性角色”的责任。在此过程中,容不得半点的扭曲和造作,是男孩就要让他进入男孩的天地,喜男性之所喜,为男性之所为。
案例2
母爱无忌一天,4位呜咽不止的大人,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一名精神恍惚、喃喃自语的13岁男孩,“我有罪,我犯了强奸罪……带我去公安局,枪毙我吧……”。男孩的母亲哭述:“孩子上寄宿中学,学习尚好,但常忧郁寡欢。
1个月前,同学们谈论‘黄色录像’的情节,孩子听后紧张、恐惧,无心学习,总说有罪,不愿回家,多处诊治不见效。” 经了解,男孩是家中的“明珠”,从未受过挫折,幼时至今在家每晚要与母亲同床睡,入睡前还必须摸着妈妈的乳房。这就是症结。异常的母子关系导致了男孩的性心理障碍,使其适应环境困难,特别是当他走向社会,从同学间听到一些性信息,便对自己以前的行为产生了厌恶和恐惧感,加上对性知识没有正确了解,产生了“性罪恶感”,认为这就是“强奸罪”。 母亲惊呆了,反复说:“我是他母亲,一起睡有什么关系,母爱无忌。 的确,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本文来源: http://love.ew86.com/a/20160628/1364685.html
当发现宝宝做“结婚”或其他“性游戏”时,不要粗鲁责骂或惩罚,使孩子觉得“性”是脏的,自己做了很坏的事,对今后的性心理产生消极影响。
0~1岁:认识自己身体。从8个月开始,父母就要引导宝贝认识自己的身体。比如根据宝贝的理解力很自然地向他解释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功能,并以关爱、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宝贝的身体,让他正确地了解并对待自己的身体。
1~2岁:了解男女的区别。
1岁半:以后宝宝就能注意到男女身体的差别,可让同龄的男孩女孩一块洗澡,让他们识别彼此的生理差异;随着语言的发展,宝宝会开始询问与性别有关的词汇,此时不要用其他名称来取代或回避孩子,应该科学正确地告诉宝宝相应部位的名称,让孩子感觉到与身体其他部分一样自然,满足他的好奇心。
2~5岁:正确对待私处。当孩子进入性蕾期,可能会当众碰触自己的生殖器或玩“性游戏”,此时不宜呵斥或以“羞羞”等词来制止孩子。这会让孩子对身体产生不好的评价。大人越自然地对待孩子的这些举动,孩子就越能自然地接纳自己的身体,接受自我。告诉他,哪些是属于他秘密的、不能暴露的地方,要如何保护,还应给孩子穿宽松的衣裤以减少刺激,并增加有趣的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
关于性启蒙误导的3案例解析
案例1
假戏真做小宏的妈妈认为文静、俊俏、略带几分羞怯的女孩更招人喜欢,用各种手段装饰孩子,才能显示出母亲的才能和审美情趣。于是,她的儿子小宏,从小就与脂粉、裙子、辫子结了不解之缘。小宏一直很听话,还经常得到“漂亮”、“文静” 的赞美之词,母亲也欣然得意。没想到,小宏长大后却迟迟不进入恋爱状态,在父母的催促和介绍下,他虽与许多女孩接触,却均以失败告终。他仅钟情于同单位里的一个男性,对方打他骂他,他还给人家买烟买酒。这下,做妈妈的急了,可小宏却陷在同性恋的倾向里难以自拔。同性恋的形成固然原因复杂,但父母在孩子性别认同方面营造的认识障碍,不能不说是个原因。大人导演的是“假”戏,孩子却是“真”做。久而久之,孩子从外表到内心世界都融进异性角色。
解析:
胎儿3个月就已经出现了性别差异,到婴儿出生时一眼就可辨出男女,这是生物学上的差别;到3--4岁时,大部分儿童已能正确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性别,这种“心理”确认自己是男还是女,称之为“性自认”或“性识别”。这个时期如果处理或引导不当,便会导致“性识别障碍”——自身发育明明是个正常的男性或女性,却强烈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异性,并接受异性的气质、动作、习惯及服饰,有的人甚至发展成性心理障碍。因此,从婴儿呱呱坠地开始,父母就负有培养孩子“性角色”的责任。在此过程中,容不得半点的扭曲和造作,是男孩就要让他进入男孩的天地,喜男性之所喜,为男性之所为。
案例2
母爱无忌一天,4位呜咽不止的大人,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一名精神恍惚、喃喃自语的13岁男孩,“我有罪,我犯了强奸罪……带我去公安局,枪毙我吧……”。男孩的母亲哭述:“孩子上寄宿中学,学习尚好,但常忧郁寡欢。
1个月前,同学们谈论‘黄色录像’的情节,孩子听后紧张、恐惧,无心学习,总说有罪,不愿回家,多处诊治不见效。” 经了解,男孩是家中的“明珠”,从未受过挫折,幼时至今在家每晚要与母亲同床睡,入睡前还必须摸着妈妈的乳房。这就是症结。异常的母子关系导致了男孩的性心理障碍,使其适应环境困难,特别是当他走向社会,从同学间听到一些性信息,便对自己以前的行为产生了厌恶和恐惧感,加上对性知识没有正确了解,产生了“性罪恶感”,认为这就是“强奸罪”。 母亲惊呆了,反复说:“我是他母亲,一起睡有什么关系,母爱无忌。 的确,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本文来源: http://love.ew86.com/a/20160628/1364685.html
情感
保健
养生
心理
保健
疾病
教育
保健
心理
保健
婴儿
幼儿
保健
生活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