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纯洁教育,美国性教育的历史性转折
医网摘要:在五亿美元公共基金的支持下,数以百计的新计划正在实施,它认真地教育和告诫正处于青春萌动期的青少年们,不注意婚前性关系,很可能造成“伤害身心的后果”,而保险套和其他避孕药也不可靠。
继瑞典之后,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和性自由的发展同步开始在中小学推行无指导的性教育,脱离学生生理和心理成长的阶段性需要,过早地向他们传授尚无必要的性知识,例如告诉5至8岁的小学生“男性的阴茎搐入女性的阴道就是爱爱8221;。并且把要不要发生婚前性行为,什么年龄开始有性行为,有几个性搭档等,都让学生自由作出决定,教师不能对学生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指导。这样的性教育成了性教唆,甚至促使原本对性还不感兴趣的小学生出现性行为,造成青少年性活动频繁,少女怀孕和青少年性病人数的激增。为了解决性教育引发的这些问题,便加强了避孕措施教育,包括教女孩服避孕药和男孩使用避孕套。但是此举并无效果,原因在于青少年们的性行为总是出于一时激情,即使口袋里装着避孕套,也不一定用,更不必说能够坚持,加上很少会正确使用和避孕套本身有着较高的失败率,少女怀孕自80年代起每年已增加到100万以上。80年代中期,在青少年性病流行的基础上又开始发生艾滋病的性传播。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美国的教育、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想当然地把避孕套看作既可避免少女怀孕,又可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可靠工具,于是在青少年中加大力度推行使用避孕套的“有保护的性行为”,也称“安全性行为”。此后,因为发现避孕套有较高失败率,并不十分安全,因此又改称“较安全的性行为。” 当时美国政府不但全力支持“无指导的性教育”,积极鼓励推行避孕套,而且还压制主张对青少年进行性纯洁教育,并反对推行使用避孕套的民间组织和人士,把坚持这种主张的有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专家排除出去,以利推行使用避孕套的政策。然而这种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努力却仍是徒劳无益,每年100万少女怀孕,300万青少年性病,5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龄在25岁以下的状况不见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民间要求开展性纯洁教育的呼声日益增高。特别是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持有这一主张的民间组织和人士,在一些中小学中自行开展的性纯洁教育试验却取得了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因而性纯洁教育的声势日渐壮大,直至出现20万青少年在白宫前草坪宣誓恪守性纯洁的大规模活动。
责任编辑:梁俊文